考纲内容:主要测查报考者学习理解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情况。
那么我们需要整理的就是近年时政相关的内容,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言
知识点一、党的二十大
目标+思想+对策思路
■ 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工作任务: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①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达到目标的路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 为完成任务总结出的六个原则、五个坚持:
六个原则:1.必须坚持人民至上。2.必须坚持自信自立。3.必须坚持守正创新。4.必须坚持问题导向。5.必须坚持系统观念。6.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五个坚持: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4.坚持深化改革开放。5.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 将任务细分成具体的内容,便于工作落到实处:
战略上两步走:
——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一)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
|
(二)全面发展协商民主
(三)积极发展基层民主
(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二)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三)严格公正司法
(四)加快建设法治社会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五)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一)完善分配制度
(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三)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国家安全更为巩固,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二)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三)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三个务必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
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 十年来三件大事
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 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 归根到底是两个“行”
马克思主义行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 伟大创举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
■ 五个“必由之路”
全党必须牢记——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