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黄河精神
申 论
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岗位类职位
二O一O年十二月
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4”,写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徒’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国家某部分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本题作答不超过400字。
四、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题目解析:
阅卷老师已明确规定了黄河精神的内涵,具体包括六个方面:1、孕育生灵、滋养万物的无私奉献精神;2、锲而不舍、生生不息的坚定执着精神;3、勇敢向前、不畏艰难的开拓进取精神;4、自我否定、自我调节的主动适应精神;5、胸怀博大、兼收并蓄的开放包容精神;6、也体现了人类敬畏自然、尊重规律的科学创新精神。
阅卷老师将文章分为四类八档。
一类文:31-40分。对黄河精神的内涵有充分的认知并清楚表述出来;能恰当联系实际充分论证;结构完整合理;行文流畅。结构完整指的是,按照黄河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黄河精神,如何弘扬黄河精神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证。或者每一个黄河精神按照这样的逻辑来论述,形成一个个小分论点也可以。对黄河精神内涵的把握,多多益善。
二类文:21-30分。对黄河精神的内涵有明确认知并表述出来;结构较完整;论证充分;行文流畅。对黄河精神内涵的认知六个至少有一个。
三类文:11-20分。明确提及黄河精神内涵,但无论证;或者有论证,但无主题明确观点。不说黄河精神是什么,大谈弘扬黄河精神,11-14分。说出来一个内涵,论证跑题了,比如大谈如何治理黄河,16-20分。
四类文:0-10分。脱离黄河精神。字数严重不足的(不足300字),直接给0-5分。有一定文字能力,6-10分。
无标题,在原得分基础上直接扣两分。
看网上机构给出的所谓高分范文:哈哈
【参考范文】
“识黄”方能“治黄”
——人与自然和谐传扬黄河精神
黄河是一条记录了中华民族荣耀和血泪的河流,与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相依相伴,也以其奔腾不绝的河水滋养和浇铸了生生不息的黄河精神。一部中华民族史几乎就是中国先民与黄河的关系史,期间有天人交战的抗争,黄河记录了华夏民族的坚强不屈和勤劳勇敢;也有天人和合的创举,黄河记录了华夏民族的开拓进取和智慧创新。
黄河上游地带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泥沙含量巨大,“一碗河水半碗沙”。由于泥沙在中下游较为平坦的河道不断淤积,造成严重的“悬河”现象,历史上屡屡决堤、改道,泛滥的河水虽然留下了肥沃的冲积平原,却也给流域生民带来了深重的现实灾难和危险隐患。所以,历史上对黄河的开发利用总是和对灾难的治理交缠在一起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成效显著,但近年来又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对黄河的持续利用与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治理黄河,人们通常更为强调的是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但却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基本特征。一切“治黄”工作,如果不尊重这一基本的规律性事实,必然影响其最终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治理黄河必须弘扬悠久的黄河精神,以尊重其固有规律为出发点,注重统筹兼顾、源头治理和疏导,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治理黄河,要全面考量它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黄河上游是广袤的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大量的耕种开恳和矿产开发加剧了沿河两岸的水土流失,是导致黄河泥沙含量巨大的根本所在。要根本治理黄河泥沙淤积问题,必须在其上游地区建立以恢复生态功能为主的发展思路,从其源头的保护入手,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限制甚至禁止地下资源开发,减少植被破坏,固土固沙,防治水土流失。
治理黄河,要尊重其固有规律,有效疏导。短期来看,黄河泥沙量巨大的问题不可能得到巨大改善,要想减少中游地区由于泥沙淤积而带来的河床升高,甚至“悬河”现象,必须在其流经地区形成有效的“卸载”渠道。东汉王景“治黄”和埃及治理尼罗河的经验可资借鉴。在黄河流经地区,利用河道开口形成的人工湿地达到有效沉积淤泥的效果。此外,人工湿地的形成还可以为治理水质污染,净化水质起到巨大的作用。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勇气。在与黄河不懈抗争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具内涵的黄河精神,其中注重因地制宜,不固守成见,对自然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尊重并加以利用的开拓精神,不仅在过去启发人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必将引领中华民族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接纳和融入全球文明的新浪潮。
(1056字)
【参考范文】
弘扬黄河精神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源自念青唐古拉山的黄河,从远古以来孕育了中原文明,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摇篮。一代天骄毛zD终其一生对黄河怀有敬畏,他曾说:“藐视什么也不能藐视黄河——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哪!”千百年来代代先辈在治理黄河洪灾与泥沙的奋斗中,层层累积形成了黄河精神,这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世代代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历史长程中,必将不断放射出耀眼的光辉。
黄河曾经以她丰饶的乳汁哺育了华夏文明,给两岸以灌溉,也给诗人以灵感,唐诗汉赋、歌曲绘画,无数动人的辞章都与黄河有关。黄河的平均水量为580亿立方米,占中国总水量的2%,是长江的十七分之一,却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15%的耕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可磨灭。但由于黄河两岸生态变化和经济建设的影响等因素,黄河污染日益严重,黄河活力日益枯竭。近一千年来,黄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忧患之河。
为全面治理黄河,使母亲河再现生机与活力,2004年1月12日,黄河水利委员会李国英主任提出了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终极目标的“1493”治黄理论框架体系,即:一个终极目标、四个主要标志、九条治理途径、“三条黄河”建设。在推进“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黄河治理新工程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弘扬黄河精神,确保黄河治理工程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黄河精神永远都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仅丝毫未磨损它的深刻内涵和神奇魅力,而且愈加凸显出它鲜明的时代价值。在建设“三条黄河”,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治河目标的今天,要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就要大力发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不断开创各项治黄工作新局面。
新中国治黄60年的辉煌业绩证明:伟大的理想信念必然产生强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毅力。确立了治黄新理念就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治水新思路,实现以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作支柱,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要把强大的精神动力同先进的理念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与新世纪黄河实际的治黄道路。按照“1493”治黄体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四个主要标志;减少入黄泥沙的措施建设,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增加黄河水资源量的外流域调水方案研究,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制定黄河下游河道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使下游河道主槽不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满足降低污径比使污染不超标的水量补充要求,治理黄河河口以尽量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黄河……(略)
非报喜贴和炫耀贴——总分118,申论53(附大作文考试答案) 申论大作文——望高人点评
黄河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当代中国,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时代主题;我们既无外侮,老百姓也逐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不必为温饱发愁。然而,有一种精神永远值得国人传承与弘扬,那就是黄河精神。
黄河精神的首要在于勤劳。勤劳是中国人一直以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优秀特质。劳动创造财富,勤劳使中国人一步步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勤劳永不过时,蕴含勤劳的黄河精神也就永不过时。当代社会,有一部分人尤其是一部分青少年轻视劳动,幻想不劳而获。炒房、炒股能让人一时获得收益,但不能成为安身立命的资本,更不能成为富国强国的根本。因为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还得靠实实在在的劳动。为此,我们应该时刻宣扬勤劳这一美德,国家应该完善初次分配的相关制度,努力增加劳动者的报酬,用良好的制度引导国人勤劳致富。
黄河精神还在于不屈不挠,在于民族气节。世界上曾经有四大文明古国,但一直存续到今的只有中国。究其原因,就在于一代一代的仁人志士不屈不挠的和各种有损中华民族利益的邪恶势力斗争,跟各种侵略者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于他们爱国爱家的民族气节。当今社会,一部分人尤其是有一部分青少年漠视这种民族气节,甚至宣扬国家无用论,认为只要自己过得舒服就行了。需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的富强才有人民的幸福;外国的月亮再圆,也不过是某些人的水中月镜中花。为此,我们绝不能允许任何形式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发生,也坚决抵制任何分裂中国的行为,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也要大大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
团结友爱也是黄河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奔流几千公里,流经广大地区;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在它的无私哺育下生生不息。大家共饮一江水,饮水思源,更应该团结友爱。在当代中国,弘扬团结友爱,首先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的政策;应该坚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政策。此外,我们还应该鼓励社会慈善,进一步完善二次分配制度,加大社会救济的力度。让中国人在团结友爱这一黄河精神的照耀中一起幸福的成长和生活。
黄河精神用不退色,永远值得国人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