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某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综合应用能力题
发布时间:2024-02-26  访问次数:335

1.本科目满分100分,时限120分钟。

2.答题纸上作答,题本上作答无效。

一、综合题(本类题共3小题,第1小题20分,第2小题30分,第3小题50分,共10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填写在本卷上无效)

 

【资料1】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主流价值观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当前青年群体主流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存在着的系列问题仍值得关注。

“掌声”陷阱现象是以博得听众掌声或取得轰动效应为诱因,发表与事实不符且明显带有夸张意味的不负责任谎话的行为。在“掌声”陷阱的诱导下,对主流价值观的反叛成为了一种时尚。在当前国内的高等教育中,“掌声”陷阱现象屡见不鲜,求知欲旺盛的青年学生更愿意听到与主流声音不一样的意见,而发表此类言论的教师正迎合了学生的求异心理,得到更多学生的支持和拥护。在社会中,“掌声”陷阱也层出不穷,正常的道德教育被视为“伪善”,诚实厚道是“软弱”,违纪悖德不是耻辱而是“个性”;追求“报效祖国、建设祖国、辛勤奉献”是“过时”“作秀”和“迂腐”,而唱反调、搞怪事、说怪话是仗义执言和时髦风尚。可见当前的一些青年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明显不足,个人主义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种负性社会思潮。

当前我国青年价值观教育面临知行转化的实现困局,价值观教育更多停留在“知”的层面,而没有从认知出发使学生内化出对价值观的情感、意志、信念,更无法使其外化出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行动。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的本质被逐渐消弭,青年学生在学习中更关注个人利益,而非精神世界的成长,个别人甚至成长为高智商、善表演、懂配合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精致利己主义这种社会思潮包装精美、不易察觉,却广泛存在于当今不少青年的心中,对大学生具有潜在的消极影响,并且对主流价值观的伤害是致命的,它会导致伪善盛行,使主流价值观变得易于解构,从而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整合和价值引领功能。

当下,西方“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对青年价值观形成的负面效应甚嚣尘上。消费主义以追求现实具体功利为目的,以感官愉悦为满足,以短期利益为目标,具体表现就是享乐主义。而时下流行的“比衰文化”则是其另一种极端表现。“我所占有的和所消费的东西即是我的存在”,当消费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漫无目的的颓废”这样的负面心理,这些散发着绝望特质的话语,配上生动的“葛优瘫”   “懒猫瘫”等表情包,成了当前很多青年聊天的流行内容。在这种消费主义自由的侵蚀下,青年群体一方面更加关注自我利益的获取,消费行为和幸福观念更加庸俗化,愈发追求彰显个性、确证自我的符号消费;另一方面在所谓的“自由”不能达成的情况下,生发出一系列具有很强“传染力”的负性情绪,产生一种对自我同一性的不确定。颓废已不是某个个体的特殊表现,一旦萌芽,将会很快在青年群体中形成一个巨大的“场”,每一个身处场域的人都会受到其影响,而这种“文化”对于青年健康发展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

 

【资料2】

某课题组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影响”进行了一次调查,数据表明,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与环境相关的反思正在深刻融入当代青年的价值判断中。调查显示,有96.4%的青年认为“疫情使我认识到不应该食用野生动物”,有95.3%认为“疫情使我更尊重自然、敬畏”;96.9%的青年表示“疫情使我更加认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95.5%表示“疫情使我更加认识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97.7%的青年认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93.4%认为“要用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来保护生态环境”,有92.1%认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代青年的交流媒介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前相当程度上因电视而凝聚在一起的家庭和社会,由于人手一部手机、信息渠道的多元分化等因素而削弱。疫情期,青年重返家庭环境和熟人社会,缩短了代际间价值观的隔阂,不同代际间发生了更多的联结,社会各个层面的价值观逐渐向核心价值观聚拢。调查显示,有90.1%的青年表示“疫情期间,我更加理解父辈们的思想观念”,有94.5%表示“疫情期间,我更加认同中华传统美德”,有91.3%同意“战疫斗争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

调查显示,有92.2%的青年认为“通过战疫斗争,我更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有91.4%认为“此次疫情中青年的表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90.5%表示“我愿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人生的道德和行为准则”。访谈中有青年讲到,这场灾难,让我们开始意识到很多平日里的烦恼纷争在死亡面前不值一提;也是这场灾难,让我们看到了跨越地域的温情和群体互助的真诚。

同时,战疫斗争也影响着当代青年看待偶像和榜样人物的态度,当被问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最为推崇的三个群体”时,一线医务人员(96.1%)、公共卫生与医学专家(90.5%)、公安民警和基层干部等坚守一线的公职人员(85.2%)位列前三。在疫情期间最为欣赏和敬佩的人当中,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排名前三。

在社会责任感方面,调查显示,有85.3%的青年认为“战疫英雄事迹激励了我扛起社会责任”,有84.6%认为“战疫经历使我懂得,青春应当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有82.2%认为“当个人正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让位于社会公共利益”,有80.3%表示“战疫斗争如有需要,我愿意上一线”。对于当代青年而言,责任不再是一个抽象的、遥远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感知。

同时,当看到疫情之下求助者的需求,让青年人“想做点什么”的冲动有了更为具体的指向和对象。调查显示,有90.8%的青年表示“当危机事件发生时,我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有93.9%认同“一个文明社会应对弱势群体有所保护和关注”。

在政治制度信任感方面,调查显示,有98.5%的青年赞同“战疫斗争再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98.3%赞同“战疫斗争使我更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此次战疫斗争也使当代青年对执政合法性的认识更加深入,当被问及“经过此次疫情后,您认为一个政党的执政基础应建立在?”,回答“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占比最高,为70.2%;然后依次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治理绩效”占10.3%,“对国家的历史贡献与作用”占8.7%,“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占2.7%。

执政效能满意度方面,有93.7%的青年赞同“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92.1%赞同“出现危机事件时,我愿意服从政府的管理和规”,有91.7%赞同“战疫斗争提高了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效果的认可”。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青年始终是“民相亲”的重要基础。调查显示,有97.4%的青年赞同“中国人民为抗击全球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有95.5%认同“中国在全球抗击疫情中的一系列做法,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道义和担当”,有90.3%认同“中国给其他国家援助医疗物资并派出医疗队,体现了一种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同时,疫情没有国界,当代青年更加深刻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调查显示,有98.3%的青年赞同“此次疫情告诉我们,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有97.6%认同“世界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抗击疫情,而不是互相诬陷和攻击”。

针对一些西方国家政客和媒体丑化和污蔑中国的行径,当代青年也通过此次疫情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他们能够自觉领悟到所处的时代变局和自身肩负的使命。调查显示,有81.1%的青年认为“中国有必要在全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80.5%表示“看到诋毁中国的言论,我会站出来为国家辩护”。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他们不慌乱不惶恐,在理性平和中表达出积极作为的姿态。

 

【资料3】

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53.7万名。他们发挥特长优势、甘于吃苦奉献、主动干事创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学生村官中涌现出了身患重病、坚持工作的张广秀,扎根湘西农村助力脱贫、把乡村当创业舞台的耶鲁毕业生秦玥飞,到艾滋病重点村任职的清华硕士魏华伟等一批先进典型,激励着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精彩人生。

年轻的驻村干部们劲头十足,他们坐到贫困户家炕头,谈心交心挖穷根,把精准扶贫的路线图细化为每家每户的施工图;跑到各个单位争取项目、申请资金,修路、建桥、安路灯,让村里富起来、美起来;迈进带货直播间吆喝扶贫产品,在帮群众打开销路的同时,自己也成为“网红”……

2020年开始的村“两委”换届中,要求每个村级班子中原则上有1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各地采取开座谈会、发倡议书、亲友登门拜访等方式,发动本乡本土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等回村。

“今年换届好几名大学生回村当了书记,我是二十几年‘老乡镇’,这在以往想都不敢想,他们有激情、有能力、视野宽、办事积极,老百姓呼度赞(很高兴)呐!”提起现在的年轻村干部,一位乡镇书记情不自禁地用当地土话夸赞起来。

此外,多个省区市纷纷借鉴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制度设计,通过实施“脱贫攻坚专干”“乡村振兴协理员”等项目,每年吸引上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加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三支一扶”、教育部的特岗教师、共青团中央的西部计划等,每年通过基层选派项目到村的高校毕业生超过13万人,青年人投身乡村振兴的渠道愈加宽广。

目前,通过各种渠道下沉到乡村工作的青年人,广泛分布在乡镇机关、村级组织和教育、农技、医疗、畜牧等各类基层服务岗位上,发挥着年纪轻、知识新、闯劲足的优势,为基层注入了新生力量。

“如果没有组织提供的机会,我几乎是不可能到基层工作的,是组织让我的青春与祖国伟大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一名大学生村官说。

 

【资料4】

“网络平台已成为青年用户视听消费的‘主要场景’和‘主流媒体’,网络视听节目成为新主流传播的重要载体。”《2021网络视听平台主流价值传播力研究报告》如是指出。

报告举例,截至2021年9月,某视频平台主旋律作品总播放量超78亿,月均播放量近9亿,相较2019年提升了5.4倍,主旋律作品播放量呈逐年高速增长态势。

“《觉醒年代》《山海情》《功勋》等主旋律影视作品在各大视频平台持续热播,它们关注当下观众的所思所想,积极与青年和时代对话,在创作和表达上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优秀视听作品在主流价值引领上的强大活力。”某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张某表示。

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主任王某介绍,“报告定义了‘新主流’   的概念,即以新媒体传播为主渠道,反映一个时代主流价值观的新型网络视听文艺作品,并首次提出了以新气象、新群体、新话语、新渠道、新技术等五‘新’为一体的新主流网络视听价值传播内核。

报告认为,在线上,新主流作品通过多渠道吸引了大批观众自发传播、推广相关作品。在线下,新主流作品的强大影响力也有了延伸,显示出新主流视听作品与现实连接的紧密度以及在推动社会潮流风尚上强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如《觉醒年代》爆火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李大钊故居迎来了许多年轻客人;纪录片《奇妙之城》则推动贵阳、重庆等地旅游业发展,切实将主流价值转化为实际行动,开拓了主流价值传播的新场景。

“年轻人对新主流作品的兴趣高涨。”报告指出,新主流用户中约半数为90后00后,多数年轻人会因为个人兴趣、学习需要观看新主流作品,而且整体频率高、观看时长更长,原速观看比例超过了一半。

1.根据“给定资料2”,从自然观、道德观、社会观、政治观和国际观五方面归纳概括新冠肺炎疫情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20分)

要求:语言简练,准确全面;总字数200字左右。

2.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某县县委宣传部要求各乡镇党委和县委各部门采取撰写观后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并将组织学习情况报至县文明办。假如你是该县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联系实际,拟写出相关通知。(30分)

要求:格式正确,事项完整,语言规范;不得出现本人真实信息;总字数400字左右。

3.结合“给定资料”,围绕“夯实青年价值取向”这一主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

①观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②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③不得照搬照抄资料,不得出现本人真实信息;

④总字数不少于800字。

回复人:考考奔一   回复时间: 2024-06-24
楼层: 1楼

这就是真题!!

回复人:网友   回复时间: 2024-06-24
楼层: 2楼

具体讲解见后面视频

回复人:考考奔一   回复时间: 2024-06-24
楼层: 3楼

ppp

剩下内容为会员专享内容,请后查看
添加评论(当您发表评论时我们将记录您的IP地址,请勿发表违反国家法津法规言论。)